鎮ㄧ殑浣嶇疆锛棣栭〉 > 烈士事迹 > 姝f枃
于成安
他用鲜血保住了全村人的生命

             — 记于成安烈士
          于培甲
 
  于成安,牟平县六区 (现观水镇)大泮口村人,1910年8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初小还没毕业就辍学了。小小年纪,就开始打短工,为的是带出一张嘴,还能多少挣几个钱贴补家用。他为人忠厚老实,成人之后,出息为一条壮汉,又乐于助人。村里人不管谁有事找到他,他宁肯放下手头的活计也要赶去帮忙。有时父亲对他说:“成安,你帮乡邻是好事,本不该阻拦你,可总不能耽误了自己的活啊!”他总是笑嘻嘻地说:“穷帮穷,富帮富,穷乡亲有事,不找咱找谁。咱家那点活,我早起点就干了,你放心,误不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泮口村党组织负责人于丰修,组织了一帮青年人,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于成安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和于显治担任跑交通的任务,在南到郝庄,北到福山县黄山村一带,来往传送情报。他俩还负责监视村里的敌对分子,发现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就这样,在入党前,于成安已经开始为党做了不少工作。
  1941年秋,大泮口村建立了村政权,于成安参加了民兵组织并担任游击小组长,主要负责村里的治安工作。当时村里开办冬学,他积极报名参加,学文化,也学革命理论,进步很快,1942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春夏之交,他奉命为主力担任向导,带部队到沐浴敌据点去袭击扰乱敌人。他地理熟、心眼活,不光能带路,还能针对遇到的情况,主动帮助部队出主意想办法,受到主力部队的赞扬。
  1942年冬,敌人进行冬季大“扫荡”,村里的一部分民兵要集结起来,统一行动,于成安回家取随身的衣物。妻子问他:“你走了,我带着两个孩子,咋办?不能跟领导说说,你留下照顾一下家。”于成安说:“哪个民兵没有家,都留下,谁去完成任务?你备好牲口,一个驮篓装一个孩子,随着群众一块转移。我不在,留下的同志会照顾你。”妻子通情达理,不再提什么要求,默默地为丈夫打点简单的行装。
  那次大“扫荡”,空前残酷,敌人实行野蛮地“三光”政策,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为使群众脱离“扫荡”圈,安全转移,各村都做了周密的准备,派出警备人员,规定好传递消息的信号。
一天晚上,已经8点钟了,在大泮口村西北面,响起了两颗手榴弹,接着又是一响。按照规定,敌人近村白天倒“消息树”,晚上响手榴弹。这三响手榴弹,就是担任警戒的于国强、于显治发出的。
大泮口村群众在区、村干部指挥下,迅速有秩序地转移。村委会主任于国亭说:“于成安、于允修,到村外侦察一下,发现敌人,扔手榴弹、打枪,尽量拖延敌人进村的时间,掩护群众转移。要多加小心,注意隐蔽。”
  “是,知道了。”于成安、于允修应声而去。隐入夜幕之中。
  “咱俩不能一块走,要拉开距离。要是碰到敌人,我设法拖住他们,你迅速回去报告。”于成安对于允修说。不等于允修答话,他已抢先走出了好几步。于允修只好跟在后面。
  刚到村西头,迎面来了几个黑影。于成安一边向路旁一闪,一边大声喝问:“干什么的?”“你是干什么的?”随着反问,一声枪响,于成安腿部中弹。他忍着疼痛顺着胡同向群众转移相反的方向跑,随手扔出了一颗手榴弹。敌人顿时被吸引过来,一阵枪声,于成安头部中弹倒下了。
  黑暗之中,不知虚实,敌人也不敢贸然行动。等了一会,敌人听到再没有动静,才小心翼翼地摸了上来,倒在血泊中的于成安,手中还紧握着手榴弹,敌人端起刺刀,残忍地挑开了于成安的肚子。
于成安的鲜血没有白流。他用鲜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用鲜血保住了全村男女老少的生命!
 

主办单位:烟台市牟平区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信息维护:牟平英烈网
联系电话:0535-4212481           鲁ICP备160078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