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ㄧ殑浣嶇疆锛棣栭〉 > 烈士事迹 > 姝f枃
赵书真

利舌斥顽敌  大节留人间

        —赵书真烈士传略
       祝清民   张邦本

  1940年初秋的一天,乌云笼罩着的昆嵛山脚下传出噩耗——牟平人民的好儿子,忠诚的共产党员赵书真同志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消息传到烈士家乡,在人们的心中立刻引起极大悲痛,他们在深切缅怀着赵书真烈士的光辉业绩。

       一

  赵书真,1912年2月出生在牟平县现莒格庄乡泊而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祖辈家道殷实,到了父辈,已近破落。赵书真幼年入私塾,他聪明好学,成绩甚佳,很受先生的喜爱。读书期间,因生活拮据,不断受到一个本家叔叔的接济,后因生活所迫而辍学。
  下学后,他仍然卷不释手,阅读了大量书籍,其中包括一部分进步书籍。这些进步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
  1934年1月,经人推荐,赵书真就教于花沟庙小学。他视野开阔,思路敏捷,语言幽默。他知识丰富,特别在文学方面的修养已远远超出读几年私塾的水平,在当时的教师中,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不断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爱国的道理,灌输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常常寥寥数语,便能言中问题本质,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加之他作风上平易近人,从不摆老师架子,博得了师生的爱戴。
  赵书真在兄弟中岁排行最小,但父母并没有溺爱他,他也从不以“老生子”自居,砍柴担水的家务活他都干,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学后,他仍然保持着这良好的习惯。花沟庙小学原有几亩庙产,因这个学校的学生多为富户子弟,就把地租了出去,赵书真任教后,把地收回来,发动和带领学生,开展生产劳动,又种粮,又种菜,干得很是热火。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改变了旧的生活习惯,也给学校增加了收入,改善了教学条件。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宫家沟高修同志从济南回到家乡,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宫家沟距花庙沟不远,是共产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共产党员丛桂滋、孙吉朴等都在这一带工作过,赵书真曾多次聆听过他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37年12月24日,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树起了胶东抗日第一面救国大旗。1938年2月13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奔袭牟平城,激战雷神庙, 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这一消息迅速传遍牟平大地,赵书真听后激动不已。对比周围的国民党游击队游而不击的所作所为,赵书真的思想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在中国真正领导抗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爱国人士要抗日,只有跟共产党走。”
  1938年6月,高修在宫家沟建立了五区特支,隶属文登县委。同年9月,高修介绍赵书真、杨文入党,11月,在高修主持下,建立了花沟庙党支部,隶属五区特支,赵书真任支部书记,李本荣、杨文分别担任组织、宣传委员。
                              二
     赵书真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由一个自发的民主革命者逐渐转变成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日夜为革命工作奔波,为牟平县东南部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区特支和花沟庙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在附近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赵书真先后介绍了曲滋坤、袁培松、赵忠谋等10几位同志入党。
     1939年1月,五区特支从宫家沟移至花沟庙,同年夏,五区特支改为五分区委,归属牟平县委领导。当时,牟平东部党组织与文(登)、荣(成)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位于牟(平)文(登)边的花沟庙,是东西交通要道,党的联络站就设在这里。在这里,还曾举办过数期党员培训班,多次召开秘密会议。作为东道主的赵书真,接待工作十分繁忙,他不仅要为训练班和会议做好一切筹备工作,而且也要为过往的同志安排食宿。因为党的活动经费有限,赵书真经常带同志们在自己家里吃住。领导干部丛振东、于克恭,妇女干部曲承华、荣敏芝都在他家里住过;至于一般同志,在他家里住过的就更多了。为了保密,对家里人他说是同学或朋友,对外人说是亲戚。有的需住较长时间,他都安排住在后院,一日三餐,都由他亲自送。
在接待工作中,免不了发生一些险情,都被赵书真机智地应付过去,化险为夷。有一次,已任牟平县委委员、宣传部长的杨文同志,来牟平东南部巡视工作,就住在花沟庙内。不巧,盘踞在北宋家口的郑维屏部突然出动搜查,由泊而村转到花沟庙。赵书真想通知杨文离开已来不及了,索性满面笑容地迎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把他们请进屋里,沏上茶水,和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寒暄。然后,说是自己要去找校长,请他们先歇息一下。他趁机溜到杨文住处,三言两语交代了情况,把杨文从便门送了出去,指示他从小道脱险。回到屋里,他说是没找到校长,这才问郑部人员“来此有何贵干?”,当回答来搜寻可疑分子时,赵书真连连声称,花沟庙一向闭门教书,和外界很少来往,绝无可疑人员,并亲自带路,逐屋仔细搜查,结果郑部人员一无所获,只好灰溜溜地离去。
  在花沟庙联络站,赵书真不仅掩护过往的同志,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多次得到重要情报,帮助自己的同志脱离险境。
1940年初春的一个早晨,赵书真早早来到学校,只见国民党五区区长赵XX一行五人,持枪匆匆走来。赵XX是赵书真的远房叔叔,上学时曾受过赵书真家的接济,赵书真和他很熟。赵XX当上区长后,虽然和赵书真在政治观点上不一致,但彼此仍保持着私交。在当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这也是个普遍的情况。赵书真一见赵XX行色匆匆,心知有情况,忙上前打招呼:“XX叔,一大早上哪去呀?快进屋歇会儿。”赵XX边走边说:“有事上东边去,就不进去了。”往常,只要赵书真一叫,赵XX必进去坐会儿,喝杯茶,聊聊天。今天竟然拒绝,这更证实了赵书真的判断。于是,他硬拉着赵XX往屋里去,赵XX拗不过去,只好跟着赵书真进了屋。为了拖延时间,赵书真不仅沏上茶,而且端上酒。言谈间,他终于套出赵XX是要到葛家去执行任务。那天是葛家集,每逢这天,各村党组织负责人都要在葛家碰头。赵书真心里更有底了,他假借出来解手,打发人火速到葛家送信。等赵XX赶到葛家,连个人影也没见到。赵XX明白是赵书真做了手脚,但没有真凭实据,又碍于亲戚关系,也无可奈何。
  除了发展组织,做好接待联络工作外,赵书真还担负着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抗日战争时期间,高修领导的青年剧团,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当时,剧团初建,条件很差,也没有剧本,一切都要自己动手,赵书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他文学根底好,脑子又灵,三天两日就能捣鼓出一个小剧本,并担任导演,时间允许,还亲自扮演角色。
  为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水平,赵书真还在花沟庙和泊而村建立了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组织附近村民参加学习。赵书真亲自讲课,由于他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欢迎。在夜校和识字班,赵书真还经常教唱救亡歌曲,组织演讲,上演小节目,广泛地进行抗日宣传。
  由于长期挑灯夜读,赵书真的眼睛高度近视,而那时党的活动又大都在夜间进行,这就为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山路崎岖,赵书真每当外出活动,总是一脚高一脚底,跌跤已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天晚上,他去南山庵开会,一不小心跌进路边的水沟里,幸好水不深,他摸索着爬了出来,坚持前去赴会。到了会场,大家见赵书真成了只落汤鸡,七嘴八舌地问,出了什么事?他不紧不慢地说:“天老爷地老爷一块帮忙,让我在沟里免费洗了个澡,好舒服呀!”有的问:“你掉在沟里,摔痛了没有?”有的问:“你和天地老爷有什么关系?”他说:“天老爷让天黑咕隆咚,地老爷让地高低不平,要不我怎么摔跤,怎么和天地老爷没有关系?”大家一听都笑了。
                                三
  赵书真生性豪爽,诙谐,为人处事不拘一格。他向富户募捐和动员自己家的伙计当八路,就很富有戏剧性,直到现在,村里老人还都当故事讲。
  赵书真有个本家叔叔,外号赵二河子,是个富裕户。一天,赵书真找赵二河子募捐,他先迂回进攻,说:“叔啊,你别死心眼了,光知道攒钱买岚子买地,你岚子地买的再多,到时候不归你管了有什么用?”赵二河子哼了一声:“不归我管归谁管?还能归你管吗?”他伸手摆了个“八”字,接着说:“我早听说了,你小子和这个有联系。我劝你还是小心点,要犯了事,可不是闹着玩的。”赵书真笑着说:“二叔,你说到哪里去了。你的山岚、地,怎么能归我管?我说的要是小日本打过来,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你的家产还能保住吗?”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有不少人都说花沟庙小学是八路窝,先生都是八路,其实哪有这事?不过,也不瞒你二叔,我前些日子还真见了个这个。”他也伸手摆了个“八”字,“我俩拉了半天,人家说的天下穷人是一家,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还真把我说服了。我看共产党、八路军一准能成大事。咱这地方,将来要么叫小日本占领,要么就是共产党、八路军的天下,你总得投靠一头,你该不愿意当汉奸吧?”赵书真这一通大道理,还真把赵二河子说动了。他说:“咱怎么能去当汉奸?可投靠八路,到哪找去啊?你小子给大叔想想办法吧!”赵书真说:“人家八路军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你拿出点钱来,我托人给你疏通疏通。可要巴早不巴晚啊!”赵二河子说:“总得给我点时间。”赵书真说:“那就一集吧。”
  一集后,赵二河子果然找到赵书真,送来50元钱。赵书真数了数说:“二叔啊,你怎么给老侄出难题?”赵二河子说:“咋的?”赵书真说:“凭你的家当,最少还不拿两头骡子的钱(当时一头好骡子约值100元)。张皮XXX你知道吧?不比你殷实,人家可拿的是这个数。(其实没有这回事)。”他伸出了两个手指头。“你要是心不诚,我可是不好给你说话了。”赵二河子听赵书真这么一训,傻了眼,忙不迭地说:“我再想办法,我再想办法。”赵书真趁热打铁,赵二河子第二天又交出了150元,对他来说,这确实不是个小数字。
事后,有人问赵书真,动员富户捐款,要靠说服,你怎么连吓唬带糊弄?赵书真自有一套理论,他笑着说:“对这些守财奴,不这样,他肯出血?”
  赵书真在教书期间,以课堂为阵地,动员了一批青年学生参加了八路军。赵书真家里有两个伙计,一个姓于,一个姓曲,年轻力壮,能吃苦,是当兵的好材料,赵书真早就看好了,只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做动员工作的机会。
  有一个星期天,两个伙计上山锄地去了。赵书真却呆在家里哪里也没去,到吃早饭的时候,他抢着拿起饭篓子就往山上跑。两个伙计平时就钦佩赵书真的为人,觉得这位少东家待人亲切和气,和别的富户子弟大不一样,今天见他亲自来送饭,又惊又喜。
  “二位辛苦了。来,吃饭,吃饭。”赵书真笑嘻嘻地打招呼。“不急。掌柜的交待了,这块地是一朝的活,锄完了才能吃饭。”赵书真说:“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呀!先歇歇,吃了饭再锄。”“先生,俺们出大力的,天生苦命,哪里还捞得着歇息。”“什么命不命的,那都是老皇历,现在不好使了。”赵书真硬拉他们坐下,细细地给他们讲穷苦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解放的道理。
赵书真拿着饭篓子走了,两个伙计边干活边商量,越琢磨越觉得赵书真讲得有理。当天晚上,他们去找赵书真,请他给指一条明路,赵书真让他们当晚回家去安排一下,第二天他通过关系把两人送到了部队。
  再说两个伙计回家那天,赵书真告诉他老爹,老于和老曲家里有急事,都回去了。老爹问:“咋这么巧,两人都有事?都走了,夜里牲口谁喂?”赵书真说:“那谁知道?我学校里还有事,你老辛苦辛苦吧。”第二天、第三天,还不见伙计回来。问赵书真,赵书真说是他俩只说是回家有急事,别的我就不知道了。赵书真老爹又打发人到伙计家里去找,都说是只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走了。赵书真老爹心里总觉得这事怪,又不好声张。转眼,到麦收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他只好又找了个雇工。谁知没有多长时间,又被赵书真动员走了。这一次,赵书真老爹心里有数了,他找到赵书真:“你别当我老糊涂了,背着我把几个伙计都送走了。我辛辛苦苦操持这个家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赵书真见事已至此,索性摊牌。他和父亲从小道理到大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老爹也通情达理,竟然被他说通了。从那以后,他家不再雇长工,老爹还卖了部分山岚和土地,捐出200元钱支援八路军抗日。
                             四
  花沟庙党组织的活动,日益引起各界的注意,被称之为“列宁小学”。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当时盘踞在文(登)牟(平)边界的国民党游击司令郑维屏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因抗战前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郑维屏一时无从下手。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牟平形势迅速恶化,郑维屏见时机已到,急不可待得下手了。
  1940年9月3日,郑维屏部一行,突然包围了花沟庙小学,赵书真不幸被捕,被押到宋家口村,党组织立即通过村里的头面人物,前去保释。由于郑维屏蓄谋已久,保释无效。当夜,赵书真被转移到文登晒子村。
  郑维屏亲自审问:“你是共产党员吗?”
“是。”赵书真昂然回答。
“共产党员都是些穷棒子,你一个富家子弟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
“为了打日本,保家乡,救中国。”
“那还有谁是共产党员?”
“不知道。”
“那谁领导你?“
“中国人民领导我,我自己的良心领导我。”
“赵先生,我钦佩你是一条汉子。不过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我最好合作,这样一切好商量嘛。”
“和你合作?我岂不是也和你一样手上沾满鲜血?”
“好个赵书真,你是存心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
  八个彪形大汉应声而来,用手将一颗子弹残忍地插进赵书真的肋骨中,将一碗一碗的辣椒水灌进赵书真的肚子里……残无人性的敌人施用了种种酷刑,赵书真几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又几次被用冷水浇醒。赵书真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党的半点秘密。
1940年9月5日凌晨,赵书真被五花大绑,押赴晒子村头刑场。
  “赵书真,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你是知书达理之人,家有妻儿老少,何苦为共产党卖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再给你最后一分钟。”郑维屏做最后的争取,他知道赵书真在当地是个人物,他要是能为己所用,影响就大了。
  赵书真一阵冷笑:“国难当头,民不聊生。我赵书真抗日救国,光明磊落,何罪之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句话正适用你自己,你要还算是一个中国人的话,我劝你放下屠刀……”
  郑维屏被戳到了痛处,他一声狂叫,刽子手们举起了屠刀……

主办单位:烟台市牟平区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信息维护:牟平英烈网
联系电话:0535-4212481           鲁ICP备160078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