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ㄧ殑浣嶇疆锛棣栭〉 > 烈士事迹 > 姝f枃
于已午
 
血  洒  萌  山
                               —记于已午烈士
                                 都兴华  常毅传  陈守俊

   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圆型的眼镜,浓眉下是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看云文静、英俊、潇洒、刚毅。
他,就是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西海地委书记、西海军分区政委于已午。
位 卑 志 高
   于已午,原名于纪武(于已午、余已午都是参加革命后根据谐音用的化名),1915年出生在牟平县上庄镇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于立仁是晚清秀才,当了一辈子私塾先生,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兼通医道,晚年寄希望于后代。于已午与其兄于一心,幼年时代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1924年于已午在本村上学,1930年考入烟台八中。从家里到学校路程有九十华里,他来往都是步行。在班里数他年龄最小,但天资联络,学习又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三省大片国土沦入敌手,无数同胞惨遭蹂躏。胶东大地也是兵匪横行,军阀混战,人民群众啼饥号寒。于已午十分同情多灾多难的劳动人民,对旧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他常常默默地思索着:“中国的前途何在?”“青年一代的出路在哪里?”
    1934年,于已午考入济南师范学校。济师在二十年代就建立了党组织,进步力量很强。于已午入学后,由当时担任支部书记的牟平同乡刘清禄(安波)介绍,于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于已午入学后,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先后精心阅读了《湖南农民无能无力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青年》等文章和书刊,并将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信告诉在威海教书的哥哥于一心。兄弟二人,书信往来,共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6年7月,于已午在济南师范毕业后,到韩复渠在济宁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结业后,分配到黄县北马乡校任校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战火燃遍华北大地。国民党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化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于已午与上级组织派回胶东的林一山取得联系,积极发动武装起义。这时,时局已发生了变化,国民党的地方官员纷纷出头,组织维持会,准备当汉奸,亡国的谣言传遍城乡,韩复渠不战而逃,乡校被迫解体,于已午又回到故乡,在牟平东关租了一所小屋作为活动场所,联系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活动。
   1937年12月,济南失守,翌年2月,烟台、牟平相继沦陷。2月13日,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举攻克牟平城,与日军救国军第三军一举攻克牟平城,与日军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于已午从雷神庙的枪声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光明和希望,他感到无比振奋,一遍又一遍地把胜利消息讲给哥哥和家里人听。他与哥哥及新婚不久的妻子计议,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决心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第一线。3月17日,于已午告别亲人,踏上革命的征途。不久,他又写信给哥哥和妻子,动员他们一齐参加了革命。哥哥于一心,参加革命后不久,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于已午的妻子来到部队,同志们见她是个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对她能否经受艰苦斗争的考验感到担心,于是就跟于已午开玩笑:“你妻子是青岛圣功学校(教会)培养的高才生,只配作贤妻良母,哪能到前线来受这份苦?”于已午收敛了笑容,严肃认真地回答道:“狼闯进了屋子,咬伤了母亲,孩子不拿起枪来反抗,行吗?”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于家一门,在抗战初期,有三人参加革命,这不能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今天来“查户口”,明天来“搜八路,”不改写地找麻烦,搅得于家鸡犬不宁。但是,敌人的骚扰和迫害,却丝毫也没有动摇于已午一家人抗日保国的决心。在困难的时刻,于已午已是垂暮之年的父亲,毅然重新开业行医,以解决家庭的斗米之炊。
西 海 创 业
   于已午入伍以后,开始在胶东特委工作。1939年夏,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兼政府工作部部长。1941年2月任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
    西海地委是1940年9月建立的,至1940年底,西海根据地仍处于开创时期。主力部队东去打牙山,西海地区只有少量的地方武装,日军和顽固部队互相勾结,向我根据地频繁进攻。
在于已午调来西海地委之前,由于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按党的政策办事,机关需要的粮食、柴草、油盐酱醋等,都是要群众送上门来,有时还随意拉夫、支差、群众意见很大,军民之间出现了一定的隔阂。于已午来到西海后,针对这种情况,立即召开会议,组织西海地委的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论述,使大家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能否取得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这是能否建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关键。他带领同志们深入到群众中云宣传党的政策,听取群众的呼声,并召开群众大会。于已午在会上传达了西海地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议,郑重地宣布以后任何人绝对不准随意拉夫、支差,乱摊派,要尽量减轻群众的负担,并揭发了敌人造谣破坏的阴谋。会后,又将大会的主要精神文明公布,请广大群众监督执行。这样不久,西海地委就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就很快就融洽了。
    1941年秋,西海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痛击了投降派高玉璞部,又一鼓作气,连续打了几次胜仗,打开了西海与北掖抗日根据地的通道,并与清河区根据地连成一片,彻底扭转了西海地区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
    1942年春,于已午领导西海区人民开展了减租减息和改善雇工生活的群众运动。这欠运动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调动了群众参加抗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一时间,农民积极支援战争,青年壮年参军、参战,大泽山区到处风展红旗,人欢马喧,一派党政军民齐协力,团结抗日保国家的大好形势。
    在西海创业的艰苦斗争中,于已午非常重视党的宣传工作。到西海区不久,他就倡导出版了党报《西海导报》以及党刊《团结》,并为报刊撰写了发刊词,还亲自审阅、修改重要稿件。
    在西海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他多次给地委机关干部讲党课,教唱抗战歌曲。在他的指挥下,同志们放声歌唱:“……毛泽东能文又能武,神机妙算赛孔明……”许多在西海工作过的老同志回忆说:“于政委这一手真出色!歌声,不仅活跃了机关的文娱生活,而且加深了群众对毛泽东同志的信赖感,使人倍感亲切!”
甘 露 滋 润
    于已午虽出身书香门第,但生活艰苦朴素,作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受到西海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940年5月,于已午带领巡视团到掖县巡视工作。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不辞艰辛,深入到乡村农家,问寒问暖,认真检查党的政策落实情况。在同县委交换意见时,他以第一手资料,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一些具体问题,开诚布公地提出批评,以理服人。他这利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坦率的态度,给在县里工作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受到批评的同志都心悦诚服,工作劲头更大了。
    1940年底,于已午从胶东区党委调到西海地委时,妇女干部李桂枝也同时调往西海。一路上,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李桂枝骑,自己步行在后,致使有人误认为他是首长的警卫员,他从来不摆首长的架子,战斗间隙和工作之余,下级人员都喜欢跟他学文化、学外语,随便聊天。不论在区党委,还是在西海地委,每逢传统节日,他都和同志们一起过,向大家问寒问暖,祝贺节日。西海区的干部和战士都说:“于政委就象一团火,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温暖。”
    于已午是个乐观的人。在西海时,由于敌人的频繁进攻,生活环境很不安定。有时为了备战,一天要爬几次大泽山。有一次,管理员费了好大的劲,搞到了一点牛肉,刚要动手包包子,警报就响了。大家只好收拾起来,转山头,跟敌人周旋。一转就是好几天,牛肉馅子变酸了,同志们还是舍不得扔掉。于已午和大家席地而坐,一起吃酸馅包子,风趣幽默地说:“真该谢谢敌人这次进攻,我们吃包子用不着开钱买醋了。”“哈哈,哈哈……”在一片欢笑声中,同志们忘掉了几天的奔波和疲劳。
血 洒 萌 山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日军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同时对我解放区实行了残酷的扫荡。
    这年秋天,日军纠集了两万多兵力,由冈村宁茨亲自指挥,的投降派赵保原的配合下,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拉网大扫荡。敌人疯狂地叫器:“逢山必梳,遇匪必剿,土八路插翅难逃。”
    11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在牟海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紧接着转移兵力,向我西海根据地全面合击,企图把我西海武装力量一举消灭。
    当时,我西海党、政、军领导机关活动在大泽山区周围。日、伪军由东向西推进,顽固派王尚志部在平西遥相呼应,加紧向我骚扰进犯,对我西海地区形成包围态势。于已午率领西海军民坚持进行反“扫荡”,先后配合主力部队多次出击烟滩公路,威胁敌人后方,牵制日军主力,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地区的反“扫荡”斗争。
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西海领导机关为了摆脱敌人的包围,决定向东转移,与我主力部队靠拢。
    12月21日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于已午率西海领导机关的同志,从平度满家出发,经过一夜争行军,于翌日拂晓,到达夏甸附近的柳连庄(现属莱西县)。便这时我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他们反而与日、伪军相遇。西海部队迅速回撤至大泽山的余脉萌山一带,不幸陷入敌人的包围。
    这时天色已大亮,枪声四起,我军处境异常险恶,于已午带领西海地委机关人员迅速组织反击,并决定由司令员赵一萍、政委于已午和刚从北海调到西海不久的参谋长于一心各带一个排兵力,掩护机关分别突围。
    自反“扫荡”以来,部队连续作战,再加上昼夜行军,战士们已疲惫不堪,尤其是于已午,身体有病,体质很弱,连走路都需有人搀扶。当部队走到一个旧窑洞时,有的同志向于已午建议,让他暂到窑洞躲一躲,等敌人过去后,晚上再组织人来接他,于已午听后立即拒绝说:“我是地委书记、军区政委,大敌当前,我的岗位是和同志们在一起,同生死,共战斗!”
    敌人象蝗虫一样,从四面八方围扑上来,空中敌机低空盘旋,轮番轰炸,密集的枪炮声,震耳欲聋,大地在颤抖。
    突围已经不可能了。于已午带领机关干部和警卫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们刚刚打退了前面的敌人,还未来得及喘息,另一股敌人又从背后冲上来。于已午指挥着队伍,英勇顽强,奋起还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小小的萌山,子弹呼啸,硝烟弥漫,突围战斗一直持续了几个小时。最后终因敌众我寡,于已午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在这次战斗中,于已午的哥哥、西海军分区参谋长于一心以及胶东区党委青年部长林江,也未能突出重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出师未捷身先亡,长使英雄泪满襟。”年轻的共产党员英勇地倒下了,西海地区人民怀念着英雄。于已午烈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不朽篇章,将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主办单位:烟台市牟平区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信息维护:牟平英烈网
联系电话:0535-4212481           鲁ICP备16007804号-1>